

二郎神“家”住灌河口
提起二郎神,人们便会想到那个长着三只眼、手使三尖两刃枪、带着细犬、腾云驾雾的神将形象来。但如果有人追问二郎神的“家乡籍贯”,恐怕很少有人回答得上来。
其实,典籍中写得很清楚。《辞海》中注:“二郎神,神话人物。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及戏剧《宝莲灯》等俱引用。《宝莲灯》称二郎神姓杨,名戬,为三圣母(华山圣母)之兄,住灌江口。”《西游记》第六回是这样描述的: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识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诚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既概括了二郎神的外貌特征、工作简历、社会关系,最后也点明了他的家乡住在灌江。
灌江(或灌江口、灌口)今究竟在何方?有一说法为今响水县陈家港镇东北的灌河口。从地理位置上看,二郎神家住灌河口更为妥贴。灌河,一称潮河,西接南北六塘河,东通大海,为天然人海河道,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潮涨如万马奔腾,潮落跌水轰鸣,数里皆闻水响,自古就很有名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淮安人,响水与淮安毗邻。据说,当年吴承恩写《西游记》曾乘舟顺灌河而下,渡黄海至花果山一路实地采访。灌河口与花果山近在咫尺,唇齿相依,吴承恩写到花果山很自然要涉及灌河,于是在《西游记》中便写出了“二郎神大战灌江口”这一段。从传说及史实上看,二郎神家住灌河口更为合理。《西游记》中所说的灌江口与我们这里的灌河口仅一字之差。灌河古称灌江,灌江口即为灌河口。多年来,妇孺皆知,灌河两岸一直流传着二郎神住灌河口的神话传说。事实上,今距灌河口不远的陈家港从前曾叫过“二圣港”,就因二郎神而得名,二郎神称为“二圣”或“小圣”,神通广大,显化无边,他与齐天大圣孙悟空齐名。
据老人说,“二圣港”直到1925年才改称为陈家港。过去陈家港近海还曾建有一座二圣庙,专为供奉二郎神,香火颇盛,清末渐圮,今遗址尚存。我们在《西游记》第六回中还可以找到二圣庙的影子,书中写道:“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瞬间,二郎神赶到,撞进庙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庙宇大概就是写的二圣港的二圣庙。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就是以连云港市的花果山为原型来写的,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定论。你如果有机会到花果山,就会发现花果山确有水帘洞、天池、七十二洞、猴嘴石、八戒石……所见所闻,无不与《西游记》中的神话和典故有关,据此可以推断,“二郎神大战灌江口”确是以现在的灌河口为典型环境来描写的。如此说来,二郎神的“家乡”就在今响水县灌河口,确实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
(来源:响水政府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