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育家——萧友梅
萧友梅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萧友梅的父亲萧煜增,原是前清的秀才,后以塾师为生。萧友梅5岁时(1889),随父亲移居澳门,如倾向新学的儒生陈子褒所设的学校——“灌跟草堂”学习。萧友梅在那里不仅打下了就学的根底,还在外语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也是广东香山人士,而且孙、萧两家是彼此熟识的世家。萧友梅从小就与孙中山相识,后来又都是同盟会的革命同志;1889年萧友梅入广州的著名新式学堂——“时敏学堂”。
1901年毕业,作为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随其校长邓家仁留学日本,萧友梅先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1904年,他开始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1905年,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在那里成立了同盟会。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萧友梅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回国,1910年取得了“文科举人”的名位,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同年,孙中山被迫下野,萧友梅旋即回广东,在胡汉民主持的广东省都督府任教育司学校科长。
萧友梅回国后,先任教育部编审员兼北京高师附属实验小学主任。次年受北大聘,任该校讲师及所属音乐研究会导师,并与赵元任等发起成立乐友社。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毅然选择了开创音乐教育事业的艰苦道路。
萧友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更是一位爱国者。他始终关注民族命运的安危。1928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曾创作过乐曲《国难歌》和《国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五天,萧友梅主持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就成立了抗日救国会,萧友梅率师生为抗日义勇军募捐了一千多元,汇寄给黑龙江马占山军,他还为义勇军创作了一首歌曲《从军歌》 ,传唱一时。
1940年12月31日,因结核菌侵入肾脏,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学习强国)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