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军事
2024年01月07日

勇于打好“逆风仗”

1949年,衡宝战役发起后,为有效牵制敌军,四野前委在中路军进至衡宝线以北时,即令其停止前进,原地待命。但第45军135师因没有收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全师仍按原定部署,经过强行军越过衡宝公路,如同一把尖刀直插白崇禧集团的心脏地带,使敌大为惊慌。白崇禧迅速调集重兵围攻我135师,企图予以“致命打击”。在上级指挥下,135师官兵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不但没被“包饺子”,反而愈战愈勇,圆满完成了牵制敌人和阻敌撤逃的任务。这一战例告诉我们,检验一支部队能不能打硬仗、打胜仗,敢不敢打“逆风仗”是一个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打仗不可能都是“铁锤砸核桃”,也有苦仗、恶仗、难打的仗、意料之外的仗。所谓“逆风仗”,就是在不利态势下与敌人进行的较量。我军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打了无数大仗、恶仗、险仗、硬仗,创造了一个个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正是一场场“逆风仗”,塑造了我军一往无前、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和过硬本领。

现代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战环境更加复杂,能否掌握主动权往往取决于对困难复杂情况如何应对。列宁曾说:“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只有把敌情设想得复杂些,把困难设想得严酷些,从思想、能力和行动上做好打“逆风仗”的准备,才能在残酷激烈、复杂多变的战场上从容应对、措置裕如。

勇于打好“逆风仗”,体现的是一种底线思维。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准备最坏的,更有利于争取最好的。“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打仗从来不是一厢情愿、天遂人愿的事。正如一位军事专家所说:“如果对偶发事件的反应过于惊讶,就绝对不能担任前线指挥官。”对于军队和军人来说,更应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应对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才能够亮剑必胜,不辱使命。

“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就难。”提高打好“逆风仗”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训练。胜利,从来只偏爱千锤百炼的军人。各部队应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大抓实战化对抗训练、复杂环境下训练、极限条件下训练,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特别是各级指挥员应带头在险局、困局、危局、残局中练战术、练指挥、练保障、练心理,把情况想到,把困难想够,把对策想全,提高发现战机、创造战机、用好战机的能力,不断夯实打好“逆风仗”的底气和本领。

(中国军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