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柱: 巡防日行6万步 41年绕地球10圈
□ 汤华舟
当朋友圈还在争夺步数封面,当弹窗提醒“您已击败99%的骑友”……在1983年那个没有计步APP的年代,22岁的退役军人刘洪柱,日均步行6万多步,骑行30多公里,守护着响水海防线。
膝盖里的海风
“那时候,谁不想当兵?”20岁的刘洪柱实现了小时候的军人梦,从新疆塔城军分区退役回乡后,他被安排到县海堤堤防管理所工作。
80年代的县堤防所是3间浸泡在咸涩海雾里的旧瓦房,洗过的衣服好像永远也晒不干,穿在身上总能闻到一股咸味。海风腌透了工装,也侵蚀了刘洪柱的膝盖,即使是三伏天,他都得贴着膏药、戴好护膝,膝盖骨缝里漏的风不比海风小。
“当兵的时候站好岗、放好哨是我的职责,退役了,海堤闸站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来到堤防所后,开闸关闸、巡堤护堤是他的工作日常。
开闸2500转,关闸2500转,开关一次要一两个小时。在未通电的80年代,刘洪柱的双手就是闸门控制器。看着自己手上厚厚的老茧,他略显羞赧:“好在我那时候年轻,还有两把子劲。”换上电动闸机那天,他摸着冰凉的按钮,笑得很开心:“以后的年轻人享福了。”
一趟要走6万多步
“巡一次堤30多公里。”刘洪柱说,天气差的时候车子没法骑,只能走着去,往往一走就是一天。海边的风经常达到10级左右,吹起地上的沙尘,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越是天气不好,越是要出去巡堤。
2020年11月3日,2号闸门落闸后仍在漏水,当时已经59岁的刘洪柱立刻脱下棉袄、秋裤,跳进黄海里。11月的黄海水温还不到10度,他三次潜入浑浊浪急的海水中摸索,终于排除了安全隐患。
海风削着后颈时,刘洪柱正从水里往上爬,膝盖突然传来刺痛,让他想起8年前在暴雨海水里泡了3天2夜的血痂。
那是2012年8月,12级台风“达维”裹挟着强降雨,撕扯海堤。刘洪柱的摩托车在暴雨中打滑翻倒,他蹬裂鞋跟也没能再次发动车辆,只能跛着渗血的膝盖,徒步抵达海堤薄弱地段坚守观测。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一守就是三天两夜,直到台风平息。伤口被海水混着雨水反复冲刷,潮湿引发的疼痛持续了十几年。
“那场梦太真实了”
儿子幼时发烧的呻吟,总被海风揉碎在妻子邱明霞的叹息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书、“不适合住在海边”的劝告,让刘洪柱独自守着堤防所旧瓦房过了三十多年。
一天夜里,邱明霞被外面的雷声炸醒,她知道,这个天气,刘洪柱一定又去巡堤了,可梦里丈夫被闪电击中的情形那么真实、清晰。
邱明霞立即将孩子交给父母。这个“骑车只会上不会下”的年轻妻子,在没有路灯的雨夜里,借着闪电的亮光骑了十几里路,当看见丈夫完好的身影时,她才重新听到被心跳盖过的雷声。
后来,儿子长大成人,邱明霞搬来海边陪伴丈夫。海堤旁的小屋里,别管多晚总有一盏为刘洪柱留着的灯和灶上温着饭菜的火光。
这条30多公里的海堤路,刘洪柱走了41年,历经30余次台风、暴雨,骑废了12辆自行车和4辆摩托车。
海堤上的盐霜渐渐浸白了他的双鬓,如今刘洪柱63岁了,退休后的他,依然热心帮着年轻同志一起巡堤、开关闸。曾经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巡堤工具也从两个轮子换成了四个轮子。
看着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海平线,副驾驶上的他忽然笑出满脸浪花:“现在好日子来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