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政策解读(二)
三、主要内容
(一)扩大公益性公墓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扩大公益性公墓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办法》将公益性公墓从之前限定在农村地区扩大到城市范围。《办法》规定,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指以政府调控方式为逝者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设施。经营性公墓是指以市场调节方式为逝者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设施。编制殡葬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应当优先考虑公益性骨灰堂以及节地生态安葬建设项目,对经营性公墓建设实行总量控制。
(二)明确公墓审批条件和规划要求。明确公墓审批条件和规划要求。根据民政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公墓审批监管工作的通知》(民发〔2021〕58号),《办法》规定,公益性公墓根据服务逝者的区域范围由县(市、区)、设区的市民政部门审批。经营性公墓由设区的市民政部门审批并报省民政部门备案。《办法》同时规定了禁止建设公墓的区域。
(三)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近年来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办法》在多个条款中践行绿色殡葬文明新风。《办法》规定,独立墓位占地面积不超过零点五平方米,合葬墓位占地面积不超过零点八平方米。公益性公墓应当使用卧式墓碑。倡导经营性公墓使用卧式墓碑;经营性公墓使用竖式墓碑的,最高不得超出地面一米。新建公墓生态安葬区域占公墓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在不改变林地、草地用途,保证防火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的复合利用,但不得建设任何永久性设施。
(四)规范公墓运营和管理。规范公墓运营和管理。公墓运营的规范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针对天价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社会反响强烈。《办法》对此专门作出了规定。《办法》规定,公墓墓葬费实行分类定价管理。公益性公墓墓葬费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经营性公墓墓葬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禁止炒买炒卖墓位,除为特殊人群预订墓位外,公墓单位应当凭死亡证明或者遗体火化证明提供墓位。在公墓内安葬骨灰,公墓单位应当与办理人签订骨灰安葬合同,明确墓葬费、管理费、墓位使用期限以及其他权利义务。墓位使用周期不超过二十年。办理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不得自行改建墓位。在公墓管理方面,要求公墓单位应当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公墓安葬证书、骨灰安放证书;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公墓设立凭证等内容;建立墓位销售管理档案;按照审批权限向民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接受民政部门监督检查等。
(五)规范祭扫服务。规范祭扫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祭扫需求,实现文明祭扫、绿色祭扫、节俭祭扫、安全祭扫,《办法》对祭扫服务进行了专门规定。《办法》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传统祭扫节日服务保障,做好卫生防疫、错峰限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祭祀用品管理等工作。公墓单位应当提供高效便捷的祭扫服务,倡导文明、低碳、安全祭扫,推广集体共祭、敬献鲜花、网上祭扫等祭扫方式。公墓内开展安葬或者祭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墓单位的管理规定,不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禁止违反墓区管理规定在公墓范围内焚烧祭品、燃放烟花爆竹。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